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题目
谢袭费亭侯建安元年 东汉末至曹魏 · 曹操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一
不悟陛下乃寻臣祖父厕豫功臣,克定寇逆,援立孝顺皇帝,谓操不忘,获封茅土。
圣恩明发,远念桑梓,日以臣为忠孝之苗,不复量臣才之丰否。
既勉袭爵邑,忝厥祖考,复宠上将鈇钺之任,兼领大州万里之宪。
内比鼎臣,外参二伯,身兼绂之荣,本枝赖无穷之祚也。
昔大彭辅殷,昆吾翼,功成事就,乃备爵锡。
臣束脩无称,统御无绩,比殊宠,策命褒绩,未盈一时,三命交至,双金重紫,显以方任,虽不识义,庶知所尤(《艺文类聚》五十二。)
上书让费亭侯 东汉末至曹魏 · 曹操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一
臣伏读前后策命,既录臣庸才微功,乃复退述先臣,幽赞显扬,见得思义,屏营怖惧,未知首领所当所授。
故古人忠臣,或有连城而不辞,或有一邑而违命,所以然者,欲必正其名也。
又礼制,诸侯国土以绝,子孙有功者,当更受封,不得增袭;
其有所增者,谓国未绝也。
或有所袭者,谓先祖功大也数未极无故断绝,故追绍之也。
臣自三省,先臣虽有扶辇微劳,不应受爵,岂逮臣三叶?
若录臣关东微功,皆祖宗之灵祐,陛下之圣德,岂臣愚陋何能克堪(《艺文类聚》五十一。)
上书让增封武平侯费亭侯 东汉末至曹魏 · 曹操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一
伏自三省:姿质顽素,材志鄙下,进无匡辅之功,退有拾遗之美,虽有犬马微劳,非独臣力,皆由部曲将校之助。
陛下前追念先臣微功,使臣绩袭爵土,祖考蒙光照之荣,臣受不赀之分,未有丝发以自报效。
昔齐侯欲更晏婴之宅,曰:「臣之先容焉,臣不足以继之」。
卒违公命,以成私志。
臣自顾省,不克负荷,食旧为幸,虽上德在弘,下因有因割,臣三叶累宠,皆统极位,义在殒越,岂敢饰辞(《艺文类聚》五十一。)
曹操 东汉 · 袁绍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
可都甄城,当有所立(《魏志·武帝纪》注引《献帝起居注》)
诏敕曹操兖州建安元年六月 东汉 · 汉献帝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八
诏敕镇东将军兖州费亭侯特进,显授上将铁钺之任,复食旧土双金之宠,董统一州委成之重。
荣曜昭示,亦以优崇。
投节效命自白之(《艺文类聚》五十一)
曹操费亭侯 东汉 · 汉献帝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八
诏书德行镇东将军费亭侯曹操,业履忠贞,辅干王室。
顷遭凶暴,海内离析。
执义讨截黄巾,为国出命。
夫禄以赏功,罚以绌否。
今以为镇东将军兖州,袭父费亭侯嵩爵,并印绶符策(《艺文类聚》五十一)
封还曹操所赐告辞书 蜀汉 · 关羽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九十四
窃以日在天之上,心在人之内。
日在天之上,普照万方;
心在人之内,以表丹诚。
丹诚者,信义也。
某昔受降之日有言曰:「主亡则辅,主存则归」。
新受曹公之龙顾,久蒙刘主之恩光,丞相新恩,刘主旧义,恩有所报,义无所断。
今之主托,某以之望形立相。
觅迹求功,刺颜良于白马,诛文丑于南坡,丞相厚恩,满有所报。
每留所赐之物,尽在府库封针。
伏望台慈,俯垂鉴照(《尸牍》。案:此后人所依托。)
武帝哀策文 曹魏 · 曹丕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七
痛神曜之幽潜,哀鼎俎之虚置。
舒皇德而咏思,遂腷臆以莅事。
矧乃小子,夙遭不造,茕茕在疚,呜呼皇考。
产我曷晚。
弃我曷早。
群臣子辅,夺我哀愿。
猥抑奔墓,俯就权变。
卜葬既从,大隧既通。
漫漫长夜,窃窃玄宫。
有晦无明,曷有所穷。
卤簿既整,三官骈罗。
前驱建旗,方相执戈。
弃此宫庭,陟彼山阿(《艺文类聚》十三)
太祖遣咨孙权称臣 曹魏 · 王朗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
孙权前笺自诡,躬讨虏以补前愆;
后疏称臣,以明无二。
牙兽屈膝,言鸟告欢,明珠南金,远珍必至。
情见乎辞,效著乎功。
三江五湖,为沼于魏。
西吴东越,化为国民。
鄢郢既拔,荆门自开。
席卷巴蜀,形势已成。
重休累庆,杂沓相随。
承旨之日,抚掌击节。
情之畜者,辞不能宣(《魏志·王朗传》》注引《魏略》)
夏侯惇等配飨武帝庭诏青龙元年五月壬申 曹魏 · 曹睿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九
昔先王之礼于功臣,存则显其爵,没则祭于大蒸。
汉代功臣,祠于庙廷。
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著终始休明者,其皆依礼祀之(《魏志·明帝纪》,注引《魏书》)
魏武和旭初甲寅-丙辰 清末至民国 · 汪荣宝
七言律诗 押尤韵
邺台遗恨付衣裘,铜雀风高妓吹休。
贤子极宜知舜禹,君王微惜过伊周。
至今龙战当涂骇,终古乌飞绕树愁。
异日多情客至,空将清泪注漳流。
魏武帝文 西晋 · 陆机
 出处:全晋文、文选卷六十
元康八年,机始以台郎出补著作,游乎秘阁,而见魏武帝遗令,忾然叹息,伤怀者久之。
客曰:夫始终者,万物之大归;
死生者,性命之区域。
是以临丧殡而后悲,睹陈根而绝哭。
今乃伤心百年之际,兴哀无情之地,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,而未识情之可无乎?
机荅之曰:夫日食由乎交分,山崩起于朽壤,亦云数而已矣。
然百姓怪焉者,岂不以资高明之质,而不免卑浊之累;
常安之势,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?
夫以回天倒日之力,而不能振形骸之内;
济世夷难之智,而受困魏阙之下。
已而格乎上下者,藏于区区之木;
光于四表者,翳乎蕞尔之土。
雄心摧于弱情,壮图终于哀志。
长算屈于短日,远迹顿于促路。
呜呼!
岂特瞽史之异阙景,黔黎之怪颓岸乎?
观其所以顾命冢嗣贻谋四子,经国之略既远,隆家之训亦弘。
又云:「吾在军中,持法是也。
至小忿怒,大过失,不当效也」。
善乎达人之谠言矣!
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:「以累汝」!
因泣下。
伤哉!
曩以天下自任,今以爱子托人
同乎尽者无馀,而得乎亡者无存。
然而婉娈房闼之内,绸缪家人之务,则几乎密与!
又曰:「吾婕妤妓人,皆著铜爵台
于台堂上施八尺床,繐帐,朝晡上脯糒之属。
月朝十五,辄向帐作妓。
汝等时时登铜爵台,望吾西陵墓田」。
又云:「馀香可分与诸夫人。
诸舍中无所为,学作履组卖也。
历官所得绶,皆著藏中。
吾馀衣裘,可别为一藏。
不能者,兄弟可共分之」。
既而竟分焉。
亡者可以勿求,存者可以勿违,求与违不其两伤乎?
悲夫!
爱有大而必失,恶有甚而必得;
智惠不能去其恶,威力不能全其爱。
故前识所不用心,而圣人罕言焉。
若乃系情累于外物,留曲念于闺房,亦贤俊之所宜废乎?
于是遂愤懑而献吊云尔。
接皇汉之末绪,值王途之多违。
伫重渊以育鳞,抚庆云而遐飞。
运神道以载德,乘灵风而扇威。
摧群雄而电击,举勍敌其如遗。
指八极以远略,必剪焉而后绥。
釐三才之阙典,启天地之禁闱。
举脩网之绝纪,纽大音之解徽。
扫云物以贞观,要万途而来归。
丕大德以宏覆,援日月而齐晖。
济元功于九有,固举世之所推。
彼人事之大造,夫何往而不臻。
将覆篑于浚谷,挤为山乎九天。
苟理穷而性尽,岂长算之所研。
临川之有悲,固梁木其必颠。
建安之三八,实大命之所艰。
虽光昭于曩载,将税驾于此年。
惟降神之绵邈,眇千载而远期。
信斯武之未丧,膺灵符而在兹。
虽龙飞于文昌,非王心之所怡。
愤西夏以鞠旅,溯秦川而举旗。
镐京而不豫,临渭滨而有疑。
冀翌日之云瘳,弥四旬而成灾。
咏归途以反旆,登崤渑而朅来。
次洛汭而大渐,指六军曰念哉。
伊君王之赫奕,寔终古之所难。
威先天而盖世,力荡海而拔山。
厄奚险而弗济,敌何彊而不残。
每因祸以禔福,亦践危而必安。
迄在兹而蒙昧,虑噤闭而无端。
委躯命以待难,痛没世而永言。
抚四子以深念,循肤体而颓叹。
迨营魄之未离,假馀息乎音翰。
执姬女以嚬瘁,指季豹而漼焉。
气冲襟以呜咽,涕垂睫而汍澜。
违率土以靖寐,戢弥天乎一棺。
宏度之峻邈,壮大业之允昌。
思居终而恤始,命临没而肇扬。
援贞咎以惎悔,虽在我而不臧。
惜内顾之缠绵,恨末命之微详。
纡广念于履组,尘清虑于馀香。
结遗情之婉娈,何命促而意长!
陈法服于帷座,陪窈窕于玉房。
宣备物于虚器,发哀音于旧倡。
矫戚容以赴节,掩零泪而荐觞。
物无微而不存,体无惠而不亡。
庶圣灵之响像,想幽神之复光。
苟形声之翳没,虽音景其必藏。
徽清弦而独奏,进脯糒而谁尝?
悼繐帐之冥漠,怨西陵之茫茫。
登爵台而群悲,眝美目其何望?
既睎古以遗累,信简礼而薄葬。
彼裘绂于何有,贻尘谤于后王。
嗟大恋之所存,故虽哲而不忘。
览遗籍以慷慨,献兹文而悽伤。
南山秋色楼为陈孟德 元末明初 · 舒頔
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
秋色横空眼界宽,玲珑八面见峰峦。
稻花香满雨初足,梧叶声清风正寒。
百尺不教馀子卧,四时那许俗人看。
课孙教子无他事,笑拍阑干醉解颜。
曹操观碑图 明 · 张弼
五言绝句 押东韵
曹女乃能孝,曹公胡不忠。
千载一樽酒,只酌娥江风。
张广碑铭(广字嗣宗,张鲁第二子,为魏武所宠,诸子未胜缨,并授爵,南郑有碑。) 魏晋 · 阙名
四言诗 押真韵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五十六
位尊上将,体极人臣。
五子十室,荣并爵均。
童年婴稚,抱拜王人。
命婚帝族,或尚或嫔(《御览》)
曹瞒(《魏志·武帝纪》注云:「吴人作」) 魏晋 · 阙名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七十五
嵩,夏侯氏之子,夏侯惇之叔父,太祖为从父兄弟。
太祖少好飞鹰走狗,游荡无度,其叔父数言之于嵩,太祖患之。
后逢叔父于路,乃阳败而㖞口,叔父怪而问其故,太祖曰:「卒中恶风」。
叔父以告嵩。
嵩惊愕呼太祖
太祖口貌如故。
嵩问曰:「叔父言汝中风,已差乎」?
太祖曰:「初不中风,但失爱于叔父,故见罔耳」。
嵩乃疑焉。
自后叔父有所告,嵩终不复信。
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。
太祖初入尉廨,缮治四门,造五色棒,县门左右,各十馀枚,有犯禁者,不避豪强,皆棒杀之。
后数月,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,即杀之。
京师敛迹,莫敢犯者,近习宠臣咸疾之,然不能伤。
于是共称荐之,故迁为顿丘
公闻攸来,跣出迎之,抚掌笑曰:「子卿远来,吾事济矣」。
既入坐,谓公曰:「袁氏军盛,何以待之?
今有几粮乎」?
公曰:「尚可支一岁」。
攸曰:「无是。
更言之」。
又曰:「可支半岁」。
攸曰:「足下不欲破袁氏耶?
何言之不实也」?
公曰:「向言戏之耳,其实可一月
为之奈何」?
攸曰:「公孤军独守,外无救援,而粮谷已尽,此危急之日也。
今袁氏辎重,有万馀乘,在故市乌巢屯,军无严备,今以轻兵袭之,不意而至,燔其积聚,不过三日,袁氏自败也」。
公大喜,乃选精锐步骑,皆用袁军旗帜,衔枚缚马口,夜从间道出,人抱束薪,所历道有问者,语之曰:「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,遣兵以益备」。
闻者信以为然,皆自若。
既至围屯,大放火,营中惊乱,大破之,尽燔其粮谷宝货;
斩督将眭元进、骑督韩子、吕威璜、赵睿等首,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,未死;
杀士卒千馀人,皆取鼻;
牛马割唇舌,以示绍军,将士皆怛惧。
时有夜得仲简,将以诣麾下。
公谓曰:「何为如是」?
仲简曰:「胜负自天,何用为问乎」!
公意欲不杀,许攸曰:「明旦鉴于镜,此盖不忘人」。
乃杀之。
遣候者数部,前后参之,皆曰「定从西道,已在邯郸」。
公大喜,会诸将曰:「孤已得冀州,诸君知之乎」?
皆曰不知。
公曰:「诸君方见不久也」。
时寒且旱,二百里无复水,军又乏食,杀马数千匹以为粮,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。
既还,科问前谏者,众莫知其故,人人皆惧。
公皆厚赏之曰:「孤前行,乘危以侥幸,虽得之,天所佐也。
故不可以为常。
诸君之谏,万安之计,是以相赏,后勿难言之」。
公将过河,前队适渡,超等奄至,公犹胡床不起。
张合等见事急,共引公入船。
河水急,比渡,流四五里,超等骑追射之,矢如雨下。
诸将见军败,不知公所在,皆惶惧。
至见乃悲喜,或流涕。
公大笑曰:「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」。
时公军每渡渭,辄为超骑所冲突,营不得立,地又多沙,不可筑垒。
娄子伯说公曰:「今天寒,可起沙为城,以水灌之,可一夜而成」。
公从之,乃多作缣囊以运水,夜渡兵作城,比明城立,由是公军尽得渡渭。
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,后闭户匿壁中,废户发壁,牵后出。
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,后被发徒跣过,执帝手曰:「不能复相活邪」?
帝曰:「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」。
帝为曰:「郤公,天下宁有是乎」?
遂将后杀之,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。
尚书右丞司马建公所举。
及公为王,召建公到邺,与欢饮,谓建公曰:「孤今日可复作尉否」?
建公曰:「昔举大王时,适可尉耳」。
王大笑。
建公名防司马宣王之父。
是时南阳间苦繇役,侯音于是执太守东里褒,与吏民共反,与关羽连和。
南阳曹宗子卿往说音曰:「足下顺民心,举大事,远近莫不望风。
然执郡将,逆而无益,何不遣之?
吾与子共戮力,比曹公军来,关羽兵亦至矣」。
音从之,即释遣太守
子卿因夜逾城亡出,遂与太守收馀民围音,会曹仁军至,共灭之。
桓阶劝王正位,夏侯惇以为宜先灭蜀,蜀亡则吴服,二方既定,然后遵舜禹之轨,王从之。
及至王薨,追恨前言,发疾卒。
王使工苏越徙美梨,掘之,根伤尽出血,越白状,王躬自视而恶之,以为不祥,还遂寝疾。
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,好音乐,倡优在侧,常以日达夕。
被服轻绡,身自佩小鞶囊,以盛手巾细物。
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,每与人谈论,戏弄言诵,尽无所隐,及欢悦大笑,至以头没杯案中,肴膳皆沾污巾帻,其轻易如此。
然持法峻刻。
诸将有计画胜出已者,随以法诛之,及故人旧怨,亦皆无作。
其所刑杀,辄对之垂涕嗟痛之,终无所活。
袁忠相,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。
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,族其家。
、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。
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,太祖谓曰:「跪可解死邪」?
遂杀之。
常出军,行经麦中,令士卒无败,犯者死,骑士皆下马付以相持。
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,敕主簿议罪。
主簿对以《春秋》之义,罚不加于尊。
太祖曰:「制法而自犯之,何以帅下?
然孤为军帅,不可自杀,请自刑」。
因援剑割发以置地。
又有幸姬,常从昼寝,枕之卧,告之曰:「须臾觉我」。
姬见太祖卧安,未即寤。
及自觉,棒杀之。
常讨贼,廪谷不足,私谓主者曰:「如何」?
主者曰:「可以小斛以足之」。
太祖曰:「善」。
后军中言太祖欺众。
太祖谓主者曰:「特当借君死以厌众,不然,事不解」。
乃斩之,取首题徇曰:「行小斛盗官谷,斩之军门」。
其酷虐变诈,皆此类也。
曹操引谚 魏晋 · 无名氏
 押庚韵
魏武选令曰:谚曰:
失晨之鸡,思补更鸣(○《御览》四百九十六。)
曹操引里谚 魏晋 · 无名氏
 押陌韵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三
魏武令曰:里谚曰:
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(○《御览》四百二十四。)
曹操不存录张松 东晋 · 习凿齿
 出处:全晋文
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,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,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,而弃之于俯仰之顷,岂不惜乎!
是以君子劳谦日昃,虑以下人,功高而居之以让,势尊而守之以卑,情近于物,故虽贵而人不厌其重;
德洽群生,故业广而天下愈欣其庆。
夫然,故能有其富贵,保其功业,隆显当时,传福百世,何骄矜之有哉!
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(《蜀志·刘玮传》注)
曹操阎圃 东晋 · 习凿齿
 出处:全晋文
鲁欲称王,而阎圃谏止之,今封列侯
夫赏罚者,所以惩恶劝善也,苟其可以明轨训于物,无远近幽深矣。
阎圃谏鲁勿王,而太祖追封之将来之人,孰不思顺
塞其本源而末流自止,其此之谓与!
若乃不明于此而重焦烂之功,丰爵厚赏止于死战之士,则民利于有乱,俗竞于杀伐,阻兵仗力,干戈不戢矣。
太祖之此封,可谓知赏罚之本,虽汤武居之,无以加也(《魏志·张鲁传》注)